(記者姜小毛)在6月27日于河南新鄉召開的2021年水溶肥暨高效肥料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來的氮肥行業在水溶肥、高效肥發展方面開展的工作情況,他指出,近年來,氮肥行業在促進高效肥發展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促進水溶肥產業健康發展
顧宗勤介紹說,2014年3月,為了促進水溶肥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牽頭成立了水溶肥專業委員會,2015年更名為水溶肥分會,魯西集團董事長張金成是第一任會長。依托水溶肥分會,氮肥行業開展了很多工作。2016年-2018年,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6家氮肥企業、1家脲酶抑制劑企業和16家科研實驗站參與,在山東、河南、內蒙古、新疆等9省(直轄市、自治區)主要種植區,馬鈴薯、棉花、玉米、小麥、水稻、油菜、番茄、大蒜、蘋果、油桃等10種作物上,安排了UAN及其與磷、鉀、中微量元素、肥料增效劑NBPT配施效果試驗,共計50個試驗點(22個小區試驗,28個示范試驗),通過連續三年的協作試驗,率先建立起我國農業現代化與肥料產業發展中的UAN農業產業大數據,該數據成果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考資料。
2016年,為了加強水溶肥行業自律,培育水溶肥品牌,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分會組織開展了誠信水溶肥企業遴選及中國水溶肥十大品牌評選工作。
2018年,為了解決因部分指標不合理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水溶肥分會建議并修訂了《大量元素水溶肥農業行業標準》。該標準已于2020年11約1日開始實施,新標準的實施對促進水溶肥產品配方優化,降低生產成本,規范水溶肥市場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完成了工信部委托的《我國水溶肥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對我國水溶肥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全面梳理,提出水溶肥發展方向、發展措施以及戰略建議,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提供參考。
推動增值肥料產業化
2012年12月,為了加快增值肥料產業化,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指導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成立了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盟發起單位由十六家氮肥企業、兩家肥料增效劑企業和十七家技術推廣單位組成。依托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這個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攻克了增值肥料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推動制定系列增值肥料產品行業標準,促進增值肥料行業健康規范發展。到2020年底,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企業成員達到47家,合計尿素產能約3000萬噸/年、磷銨產能約600萬噸/年、復合肥產能約1000萬噸/年。
參與緩控釋肥料綠色發展課題研究
顧宗勤指出,針對緩釋肥料大量應用導致農田包膜材料不斷積累,而其耕地環境效應研究薄弱、降解性測定與評價技術手段缺乏等問題,氮肥協會參與國家科技部“十三五”重點專項課題《新型肥料質量控制與評價標準及標準樣品研究》。項目通過研究不同工藝和原料類型的緩釋肥料產品,建立包膜材料降解性測定與環境安全評價相應技術標準,對促進緩釋控釋包膜材料朝著高效、新型、環保、低廉、可降解等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鼓勵企業加大高效肥研發投入
顧宗勤說,為引導企業加大高效肥研發投入,氮肥協會鼓勵企業成立行業技術研發中心。如在河南心連心成立了“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又在四川金象成立了”液體肥料工程中心”研發平臺。企業依托這些平臺,與各大學、研究所開展研發合作,對促進高效肥的技術進步具有重要作用。
組織高效肥技術交流和示范觀摩會
近年來,氮肥協會每年堅持組織召開水溶肥發展研討會,先后舉辦過氮肥增效技術研討會、穩定性肥料發展研討會、增值肥料現場觀摩會、UAN現場觀摩會、新型尿素推廣研討會等以高效肥為主體的行業會議,并利用協會舉辦的行業理事會、工作會、營銷會和市場等會議平臺,交流高效肥的新技術和推廣使用經驗,促進了高效肥技術交流和新產品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