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以“水處理技術創新與應用,助力工業污水資源化”為主題的2021中國工業污水處理與回用大會在江蘇省連云港徐圩新區舉行。各地水處理專家、環保水處理工作者齊聚一堂,就工業污水處理與回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戴國慶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水生態環境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形勢仍舊較為嚴峻,水處理工作者要面向世界水科技前沿、面向水環境管理需求、面向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際問題,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關鍵技術,開發原創性、前瞻性技術,為水環境的精準治污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儲備和技術支撐。
徐圩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厚峰介紹說,近年來徐圩新區先后建成全國工業園區單體規模最大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中心、石化基地達標尾水凈化工程等一批重大生態環保工程,2019年底獲批國家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園區和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試點。12年的開發、建設、探索,讓徐圩新區認識到一定要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投資處主任王帥認為,工業水處理應用托管和第三方治理模式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實施一攬子系統化、專業化的解決方案,以此推動園區低碳循環發展。同時這一模式還可有效整合園區內現有生態環保、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資源,實現多要素多領域綜合托管和第三方處理,以充分釋放區域環保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于海斌表示,工業污水的處理及回用一直都是我國節水治污的重點和關鍵環節。水環境治理特別是解決工業污水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復雜問題,是新時代賦予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北京建筑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郝曉地、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石化部教授劉志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陳春茂等專家學者分享了《“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及解讀》《污水處理運行碳中和路徑及其可操作性》《最新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發展趨勢》《煉油化工行業廢水處理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等報告,并就實踐經驗與理論總結做深入交流。
大會還實地考察了徐圩新區落實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試點的初步成果——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工業廢水綜合治理中心。該中心是目前全國工業園區單體規模最大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中心,實現了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污廢水整體回用率不低于70%,滿負荷運行后每年可減排污水2500萬噸。